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浙江省在“千万工程”实践中,通过组织机制创新建立强村公司,激活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期,乡村干部报社、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组织江苏的专家学者、村书记和选调生,深入浙江4市专题调研强村公司。记者采访了参与调研的专家——437ccm·必赢国际教授、副院长耿献辉,请他解码强村公司的共富路径。
记者: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一般社会企业相比,强村公司有什么特点?
耿献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有地域唯一性、产权封闭性、成员身份性、功能综合性等鲜明特征,在经营范围与渠道等方面有严格限制。强村公司通过股权结构适度开放,有效集聚人才、配置高端要素。通过激励培养和吸引优秀职业经理人及专业管理人才,健全内控、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制度,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强村公司有多种组建方式,比如村集体独资、多村联合投资、村企合作等,可以是村级层面、镇级层面,也可以是县级层面,这取决于各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抱团发展的联合程度。强村公司还可以与国有、民营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村公司的核心是以“市场化运作”为操作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释放农村活力。
与一般企业不同,强村公司与生俱来肩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使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润分配也更多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乡村公益事业、低收入农户等倾斜。鉴于强村公司的社会目标和初创特征,各地在启动资金、土地指标、项目承接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如鼓励金融机构以创新金融产品、优惠利率定价等方式支持强村公司发展。公共财政投入的绿化养护、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和强村公司匹配对接,保障其收益。公司经营稳定后逐步实施市场化运营。
记者:调研发现,村村抱团、村企合作的强村公司比较多。这些公司在资源配置上有什么优势?
耿献辉:强村公司打破村镇地域边界,在资源配置上进行跨村联动、联建、联营,通过出租、入股、共同经营、流转管护等方式将散落各村的资源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强村公司甚至可以在县域范围内优化配置资金和建设用地等资源,采取“飞地抱团”的方式为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赋能护航,从而有效解决了单村资产盘活能力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难题,在适度规模经营与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
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资源禀赋条件,强村公司经营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或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整村运营、片区打造、组团发展等方式运营乡村资源,引入休闲观光、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多种业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挖掘闲置人力资源,承接物业管理、配套服务、乡村建设工程等业务,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和工资性收入。
比如: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强村公司在羊棚上搭起光伏板,创新打造“羊光互补”共富牧场;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利用“谢晋故里”文化IP,因地制宜建设“晋生星片场”;丽水市缙云县东方生态强村公司重点培育当地传统的梅干菜产业……这些都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融合发展的生动例子。但如何做出特色并突破其同质性的业务经营模式,是目前强村公司需要思考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记者:强村公司是如何补上人才短板的?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耿献辉:丽水市缙云县依靠组织力量,把优秀乡村干部选出来,把能人引回来并加强培训,在壮大特色产业、盘活村级集体经济上大展身手。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强村公司实行轮值主席制度,建立定期会商和重大事项共商决策机制,激励入股各村的积极性,强化轮值主席对项目的管理能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强村公司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用人、运营方式不一。有的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推选有管理能力、有时间精力的村干部担任强村公司负责人,提升强村公司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有专业要求或市场风险较大的强村公司,则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经营能力强的第三方运营,实现专业化稳健经营。
当前,农村人才紧缺仍是普遍问题。在省级层面,浙江下发了《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有条件的强村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聘用制,引进大学毕业生、本地能工巧匠等人才进入公司。在各地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探索通过制定强村公司发展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对带领强村公司发展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总之,强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依靠“人”,特别是“能人”的力量。强村公司为乡村的“能人”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协同推进乡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与共富链建设,形成“政府推动、公司带动、村民互动”模式,激发村干部、村民、能人、企业等多元主体投身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