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构想
讨 论 稿
一直以来,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已具规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普及与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水平;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却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尽管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但理论知识的教学仍不能够完全地满足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对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人才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毕业生,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强烈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除了优化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加强经济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瞻前性的科学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提高经济及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用3-5年时间,力争把437ccm·必赢国际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有序、开放实用、资源共享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一套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心各类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和安全建设,提高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对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方法及考核等进行全面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型实验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完善开放型实验的开设与管理模式,重点发展一批有专业特色的经济及管理实验教学内容,使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具有一流水准,集实用性、先进性、示范性为一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模拟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类专业传统的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到对口的业务单位进行,这种安排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对口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实习,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口单位的专业实习,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机会,同学们不仅可以就此对业务单位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及员工精神状态做比较具体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通过实习总结相互取长补短、发现不足,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努力方向。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远远超过了实际的实习效果,这里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所至:
首先,从企业角度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大,个人尚且自顾不暇,实习更是“忙上添乱”。再加上,现阶段企业的各项事务处理工作非常复杂,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因此,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一则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实习学生练得再好,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次,从学校角度讲,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指导实习,答疑解惑。再就,本科生就业形势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学生在安排的实习期间,忙于寻找工作单位,不能安心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计划完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这种现状较为普遍,也更令人担忧,素质教育如何能落在实处?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金融、证券、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学科实务课程的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不能接触仿真模拟实习环境,这就要求学生课后还要去实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营业务运行模式不断拓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将不断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实习单位的业务系统相对封闭,学生难以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业务,使学生实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呢?所以许多高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和改革,希望能在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实验系统,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实习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切身体会相关专业课程实务业务流程,从而帮助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专业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并且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熟悉相关实务和各种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对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人才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经济学科专业毕业生,成为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强烈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除了优化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加强经济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瞻前性的科学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专业培养理念。它可以有效的缩短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如飞行模拟软件可以让飞行员在一个无风险的环境下练习操作飞行器的技巧一样,经济学科专业模拟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虚拟的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中,练习他们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样也不需要承担在现实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如由于错误的操作,造成错账等等。这种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已经被证实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们对于模拟实验的过程报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会非常主动地去理解和体验在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理论、操作技巧,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做出决策。这种真实的挑战是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给予的。
我们将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预期的优势整理如下:
※ 将专业实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和学习;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实务理解;
※ 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实务操作流程及要领;
※ 帮助学生理解实务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前后各章的内容融会贯通;
※ 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和业务菜单中,学生们能够获得实践的经验而不必承担任何错误操作的后果;
※ 丰富教学的手段,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体验而不仅是简单的讨论;
※ 可以很快地得到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 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尝试体验式教学;
※ 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测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经济学专业实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管理学科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内既熟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搞好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教学,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务实性原则
经济管理学综合实验教学应当符合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着重解决实际工作中已经存在或很可能出现的问题。专业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从事相关专业实务工作,吸取和总结工作经验;必须密切关注和认真收集整理报刊中有关实务处理、管理内控、违纪、舞弊和犯罪案件的有关报道;必须经常与实际工作者进行业务交流,总结他们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变动及其对实务的影响,把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入实验教学当中。
2、真实性原则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所采用的各种原始资料必须是真实的,是从企业的业务部门取得的。学生使用、接触各种原始资料的附件必须是真实的,实验过程设置应体现出企业业务部门的管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通过实验演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多项思维,鼓励学生协作攻关,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典型性原则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的教学案例应当取自于经济工作的实际业务环境,但又不能拘泥于具体实际,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以便使学生能通过解答专业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专业实验所选择的模拟对象应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内部管理方法比较规范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际经济业务,使被模拟的经济业务能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相关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符合市场经济和制度的要求。通过实验演练促使学生既能熟悉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业务规章制度,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4、仿真性原则
(1)仿真企业环境
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
环境模拟得越象真实的工作环境,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该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2)模拟职能岗位
在模拟实验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可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但这种设计思想也有缺憾。企业中的各项经济事项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且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运行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协同合作下完成的。不同的角色定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3)仿真企业流程
设计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这就要求实验直到教师能经常性地和关联企业及业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5、多样性原则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教学应按照专业课程的内容、实验要求和有关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课堂练习、计算机操作、现场观摩、企业兼职等,还可以从大型企业、公司聘请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的基础与建设框架设想
437ccm·必赢国际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显著,已成为一所融经济、管理诸学科为一体,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能力,实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的教学科研队伍;已培养出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欢迎的专门人才。437ccm·必赢国际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多项,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奖80多项。
(1)管理体制
以437ccm·必赢国际为依托,组建校级“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中心独立建立管理体制,接受校教务处和实验室与基地处指导与管理。目前中心设有主任1名,副主任一名。中心主任负责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负责中心实验教学与仪器设备管理日常事务工作。中心打破原来以系为单位的管理格局,实行全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排使用的管理模式,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大大拓展了学校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办学水平。为了提高中心网络化教学管理水平,本中心已初步实现部分实验教学资源网络运行管理模式,实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提交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进行实验数据与信息管理,学生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下远程访问实验教学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及对抗演练,师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网络化实验教学模式为实验室的开放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但同时也对系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验中心物理架构体系
437ccm·必赢国际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及管理专业”为核心,形成了农业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经济管理类学科体系。目前本科生在校人数1740人,研究生500多人,实验教学课程开设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经过研究论证,我们决定依据本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体系,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内容包括企业管理ERP系统实验室、金融证券保险实务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四个部分。
本实验中心的物理架构为计算机终端、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目前已建成实验室两座,总面积300平米,拥有计算机设备等140台,设备总值290万元。
(3)实验教学
437ccm·必赢国际目前承担着全校本科生100多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年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近十万多人时数。本中心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和科研素质,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实验教材
2004年根据院领导安排,对已购教学模拟实验软件组织相关实验指导教师将庞大的实验系统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小实验,以方便学生在1-2节实验课上能够完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共12本,包括: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教程、ERP生产制造模拟实验指导书、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审计实务模拟实验指导书、会计实务模拟实验指导书、证券模拟交易实验教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验手册、投资项目评估实验指导教程、进出口实务模拟实验指导书、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指导教程、统计学实验指导教程、物流管理实验指导教程、用友ERP-U8生产制造实验教程。其中有6本已开始投入教学使用。通过实验指导书编写,规范了实验课的内容,方便了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
(5)实验教学队伍
437ccm·必赢国际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具有丰富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经验。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11名,高级工程师1名,助教1名;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3人,占50%,硕士学位的12人,占46%;年龄在50岁以上的1人,40-46岁的有14人,30-40岁的有10人,30岁以下的有1人。他们中有4人出国留学或进修学习,年龄结构合理,层次数量合理,全体人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经验丰富,认真负责,通过示范中心的建设,必将更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支队伍不仅年轻、见多识广,而且动手能力强,对于建设一流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
(6)仪器设备
本中心目前拥有各种计算机、服务器、投影机、打印机、扫描仪及网络设备等160台件,总值290万元。已购的应用教学软件及实验课课时分别为:国际贸易实务20课时、国际贸易单证10课时、国际结算实验10课时、会计信息系统20学时、会计实务模拟实验20课时、审计实务模拟实验20课时、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模拟实验20课时、企业经营管理模拟仿真实验20课时、网上证券模拟实验20课时、现代商业银行模拟实验20课时。实验设备及教学软件利用率达到96%以上。拟购教学应用软件有:成本会计多媒体实验20课时、税收实务实验20课时、物流工程管理应用系统40课时、管理信息系统实验20课时、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系统40课时、市场营销模拟教学平台、商业银行模拟教学平台等。
(7)开放管理
开放性实验是让学生主导实验前、中、后的整个过程,并始终充当“探索者”的角色,从择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及步骤到独立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检查和评价等环节,开放性实验可以认为是“准科学研究”,融合了综合性、设计性及探索性实验的优点,有利于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目前实验室管理采用半开放方式运行,所购置的教学软件有部分必须在实验室环境内才能保证运行,另有一些软件可以在局域网环境下运行,教师可以远程管理,学生可以远程访问并可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同时系统可以实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考核,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运行效率,但同时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
中心积极开展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正在积极准备向校内外全方位开放,中心正在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实验内容、硬件装备、实验安排等方面做好开放的准备工作。
(8)环境与设施
实验室宽敞明亮,通风照明、电源供应与保护、门窗保护完好,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并有专人负责,符合环保要求,中心清洁卫生、设施齐全。
五、建设目标、思路及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在经济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科学既具有涉及范围广阔、内容众多的共同属性,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各具特色,有“实”有“虚”,有纵有横。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运用,这两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趋势。这一方面表现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工程化、智能化的趋势,注重实验教学成为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流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在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走向更“实”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等管理基本素养的培养。构建“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平台”这一设想,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提出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层次,硬件平台按照大平台、模块化的总体思路,力争实现虚拟与现实互动,建造以“模拟实习工厂”为主要标志的物理环境和以“ERP与电子商务为主要标志的网络环境为一体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是指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包括实验室运行制度与机制的设计。初步设想是构建一个面向经济管理科学和工商管理类所有本科专业的实验平台体系,实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良性互动。
建设具有一流硬件设备和先进软件相配套的经济学科综合实验中心,可供经济管理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且能满足各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要求与专业培训和考试的需要,同时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
以实验中心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验室对外开放及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建设工作的重点,有效更新和增购基础教学仪器设备,促进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有效提升,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全面深入地开展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更多更好开设体现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全校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这一先进的实验平台,为保证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把中心建设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有序,开放共用,资源共享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建设思路
经济管理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科教育基础阶段的实验教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学院具体负责管理运行,以主任负责制,专兼职队伍结合,人、才、物统一管理,开放式、多功能、综合实验室管理体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中心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全校相关专业的所有本科学生,并要求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在同一学期内,一个实验室可能与多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有关,而一门实验课的不同的实验内容可能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实验中心承担各实验课的全部教学任务,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运行模式上,教学实验中心在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安排外,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空间、全部设备、全部工作日开放。学生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实验室资源。学生经培训合格,可预约登记,自行操作。实验室的开放环境为学生使用实验室资源提供各种方便,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设备资源,提高仪器使用率。
实验中心硬件建设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时新实用的经济管理专业模拟应用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技能水平,而且也为压缩学时,充实实验新内容提供了余地,同时还为开出新的实验内容提供了物质基础。
以专业体系为主线建立实验室,其优点是有利于实验独立设课,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
教学队伍的组织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中心正式编制教师为首席专业课程实验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教学示范,流动岗位主要是吸收其他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资深教授(包括博导)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关,在保证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也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起示范作用。
通过定期培训和轮岗,新实验课程项目的岗前培训提高试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讲评、交流、观摩等方式,组织实验指导教师在中心内、校内、校际间相关实验室和业务对口单位参观学习,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3)主要建设内容
1)、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
以建立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为目标,从实验室管理体系调整入手,解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包括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投资机制、实验教学模式等。通过组织对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调研、考察、论证,在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学院现有实验室设备资源和人员队伍,做到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一个具有整体优势和效益较高、结构合理、规模相当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
实验中心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通过网络化管理模式,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建设成共有式的实验中心,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域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设施条件向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授权开放,开展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与创新素质培养工作。实现人员、房屋、仪器设备、经费、实验教学任务等的统一计划、安排、管理。由于实验教学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中心目标管理不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服务,还要从实验室环境建设和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入手,使中心成为装备精良、设施完备、队伍整齐、教材先进、运行规范、资源共享、广泛合作、管理一流,有特色的现代教学实践基地,进而实现中心可持续发展。
2)、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按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不同层次开设实验,增加开放性、自选性实验,实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考核制度改革和实验成绩评定上,采取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做法,不仅要看实验结果,更要看操作过程,强调实验素养,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流学校、一流教师和一流教学的重要标致,而建设良好实验环境和管理措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开放实验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较强的完整试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学生通过进行完整实验的设计,缩短了基础理论课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指导较其他专业课程实验直到更为复杂,它不仅需要指导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知识,能及时的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针对各种常规和非常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切实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4)、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上专业的不断增多,教学设备及专业应用软件的需求量和品种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更是日新月异。基于这种情况,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经费,显著改善实验中心硬件和软件条件,同时建立专家组参与软硬件选型,参与验收,当好参谋。对重大的软硬件购置项目,货比三家,由专家组集中意见作出决定,报请设备部门,采取学校竞标办法,买方可以优中选优,使经费的使用获得更大的效益,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科学。
由于学生人数多、机位数少、实验项目多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设备老化、故障率较高,对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影响已凸现出来。根据实验课的开课实际需求和已有机位数的严重不足现状,需要扩大规模和更新实验室设备,主要资金使用方向为计算机、服务器及高端网络设备购置,相关教学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购置及实验课教学研究专项经费。
5)、加强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
建立实验中心局域网络系统。联通所有实验室、办公室、教室、报告厅,为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现代管理提供接口。实验室计算机与中心网络服务器相连,中心通过网络对下属各实验室、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安排等进行全面管理。并在网上开辟实验教学研讨区,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去网上对实验教学各方面内容开展讨论与对话,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六、校内外共享机制:
完善开放、联合、共享、竞争新机制,促进实验室资源共享,建成并运行中心网络管理系统,并与其他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链接,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本校、本地区和全省范围内的作用,通过网络对下属各实验室、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软硬件设备资源、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安排、实习学生等进行全面管理。中心全方位对校内外开放,并在网上开辟实验教学区,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支持其它有条件的高校,承接本校实验教学任务,避免软硬件设备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投资和使用效益。
(1)对内,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覆盖较多的学科专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投资效益。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较大选择余地,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对外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实现广域经济管理综合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中心资源,加强对实验中心社会服务功能的应用。形成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资源交流的广域平台,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3)成为现代教学教育基地
在高等教育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各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凭借其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实验效果,为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
通过示范中心的建设,增加实验中心设备总数,对部分设备更新换代,使设备不仅达到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同时满足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需要,设备总体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
七、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参与,为了使实验中心的建设更符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现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征求建设意见,请老师和同学们对实验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宝贵意见,针对已购置的相关教学实验软件的功能和内容及需购置的教学实验软件应包涵的功能和内容,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研究实验课程开设改革的方案,包括实验课程设置、实验项目分解、实验内容整合、实验计划安排、教案和指导材料的编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考核方法等等,从多个层面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深入开展到全程教学活动当中;另外,中心将设立网站,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了使本网站的建设富有特色,也诚请老师和同学们对中心网站的功能结构、服务等方面多提宝贵建议。相关实验教学研究方案可以以教改立项的方式在院内申请经费支持,学生参与提交的实验教改研究方案可作为院内SRT项目立项支持。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需求已非常迫切,该项目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实验课教学需求严重不足的现状,更主要的在于能够深入地将素质教育方针有效地融合到教学科研活动当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项目的直接受益对象首先是我校的经济管理类各本科专业学生,其次是我校经济管理类的数百名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为省内同类院校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节。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针对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及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建立适应我校实际情况的校级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同时完善中心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提高实验人员素质,把实验中心建成具有一流水准,集实用性、先进性、示范性为一体的实验示范中心。
对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方法及考核等进行全面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型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开放性实验管理模式,重点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使中心成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中心的科学管理方式和高效运行模式,为本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形成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其中以开放性及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