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动态 - 正文
德国哥廷根大学于晓华教授来必赢国际官网作学术报告
  • 日期:2016-06-12
  • 编辑:
  • 浏览次数:

 2016年6月8日下午2:00,德国哥廷根大学于晓华教授在逸夫楼5086为学院师生作题为“Memory and discounting: theory and evidence”的报告,报告由易福金老师主持,田旭老师、周德老师到场参与。

        在正式汇报之前,易老师首先对于晓华教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于晓华是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财新网》和《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家,易老师对于晓华教授来南农经管院表示热烈欢迎。于晓华在正式汇报之前首先通过《庄子·齐物论》中“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入本次报告的主题“记忆和贴现”,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一是采用“记忆效用”的概念试图解释记忆能力和个人贴现行为之间的联系;二是如果今天的乐趣,为未来带来持久的良好的记忆,这就是添加到未来的效用,那么代理人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总效用,自然会分配更多的消费到早期。三是记忆是一种现对于未来消费的溢价,因此,大样本调查的实验数据中,记忆能力应与贴现应是正相关;四是作为一个扩展,记忆与贴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迪顿的生命周期拼图。接下来于晓华介绍了本次研究使用的模型及命题:消费者拥有更高的记忆容量和记忆效用时,他/她(观察)的折现率更高。实验设计主要是,首先计算机随机生成132位到14位的数字,这13个数字分别在幻灯片上从2位上升到14位,幻灯片显示为每两秒变化一次,在一轮结束后有10秒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写下之前的数字。实验结果表明记忆容量和贴现行为正相关,记忆好的人往往有很高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在早期的时候,人们有着很好的记忆,当记忆和年龄相互作用时,年龄的系数不显著,这意味着年龄通过改变记忆容量影响贴现行为。最后于晓华提出本次研究的结论: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阶段模型的预测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该模型预测,内存容量与折现率呈正相关,记忆和贴现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迪顿的困扰社会储蓄:储蓄率随年龄的增加。

    本次报告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在提问与互动环节,在场的研究生们对于晓华教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于教授都一一作答,最后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报告。